******指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此,我通过走访群众、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以来,我县制定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培育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扶持带动、深化示范创建、强化指导推动,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7家,主要有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三类经营主体,其中涉农企业有宜壶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宜川县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18家,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有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等9家。拥有各类机械设备310台套,农机总动力20.3万千瓦,作业服务面积3.2万亩,覆盖玉米、苹果等各类产业。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项目主要有农作物种植、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农村道路养护、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养老服务以及技术培训指导等。比如,宜川县美泰泰菌业研发生产有限责任公司、宜川县智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等服务,宜川县延安红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宜川县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提供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等服务。英联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农村道路养护、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养老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格局不断形成。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通过政府引导、组织带动、机制创新,开展了“服务主体+小农户”“集体经济+服务主体”等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比如,针对农村劳力不足、管理技术不优、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云岩镇以省级标准化示范村辛户村党支部为牵引,成立“6+N”村联合党总支,牵头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果园实行机械统作、物资统购、技术统管、劳力统招、果品统销,努力实现以强带弱、联农带农、共同富裕。针对村集体经济缺乏带头人、资金短缺、资源分散、政策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英旺乡成立由茹坪等七个村党支部组成的联村党总支,并整合资金资源资产注册成立村办企业英联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推行“1+N”社会化托管服务,按照民主决策、优选项目、共建共享模式开展服务,盈余利润5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留作村集体、20%按人口分红,做到集体有收益、村民有分红、企业有发展。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效不断显现。农业社会服务化组织将适用的品种、技术、机械等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经营,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自耕自种成本高、粗放经营效益低等难题,破解了“老年人种不动、年轻人不愿种”的困境,让更多的劳动力从种植业中解放出来,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服务组织为成员提供培训交流平台,技术上互帮互学,信息上共享共用,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2023年,农机作业服务为农户亩均节省成本160元,亩均增效180元;全县3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829人,带动农户1.1万户,年经营总收入达4108万元,增长2.7%。我县被评为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第三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服务领域过于单一,服务项目较少,主要以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作业为主,在物资供应、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领域涉足不多,服务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忙时节,不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文本君·搜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