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造假与政治生态恶化的研讨发言:坚决遏制统计造假筑牢政治生态根基

2025-08-14 13:26:27 | 阅读 : 48收藏文章

统计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部”,更是检验政策执行成效的“度量衡”。然而,统计造假行为不仅扭曲数据真实性,更对政治生态造成深层次、系统性破坏。云南省曲靖市曾发生的统计造假典型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深刻揭示了统计领域弄虚作假与政治生态恶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今天,围绕“统计造假与政治生态恶化”这一主题,结合曲靖案例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深化思想认知,领悟统计造假与政治生态关联要义

统计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关乎政治原则、政治立场的重要工作。******强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决策判断,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深刻阐明了统计工作与政治生态的内在联系。

(一)统计数据的政治属性决定其与政治生态的关联性。统计数据是党和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出台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决策的科学性。在曲靖市统计造假案例中,当地为追求“政绩好看”,通过编造工业增加值、虚报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篡改统计数据,导致上级对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产生误判,进而影响了区域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重大决策。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党的事业不忠诚、对人民利益不负责,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政治生态出现偏差的典型表现。

(二)统计纪律的严肃性彰显其对政治生态的保障性。统计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统计纪律是党员干部讲政治、守规矩的基本要求。曲靖市统计造假案中,当地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造假链条:企业按“指定数据”填报报表,乡镇统计员“指导”企业修改数据,市级部门“审核把关”造假材料,甚至出现“数据先定后报、报表按需编造”的操作模式。这种有组织、成体系的造假行为,严重违反《统计法》和政治纪律,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风气蔓延,直接侵蚀了政治生态的根基。

(三)统计公信力的权威性映射政治生态的健康度。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源于真实性,而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反映政治生态的清明程度。曲靖市在统计造假被查处后,不仅经济数据“断崖式回调”,更导致群众对政府公布的就业、收入、民生投入等数据产生普遍质疑,出现“官方数据与群众感受脱节”的信任危机。这种公信力的丧失,本质上是政治生态受损的外在表现——当“数字政绩”凌驾于“实绩实效”之上,当“弄虚作假”替代“求真务实”,政治生态必然出现“雾霾”,党群干群关系也会随之疏远。从曲靖案例看,统计造假与政治生态恶化是“共生共荣”的恶性循环:不良政治生态为统计造假提供土壤,统计造假反过来加剧政治生态恶化。只有从政治高度认识统计工作,才能真正把握二者关联的核心要义。

二、剖析恶劣影响,洞察统计造假对政治生态深层危害

统计造假的危害绝非“数字失真”那么简单,而是像一颗“毒瘤”,从多个维度对政治生态造成系统性破坏。曲靖市统计造假案的后续影响,充分暴露了这种危害的隐蔽性、长期性和严重性。

(一)损害党的执政根基,动摇政治信任基石。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信任,而信任的前提是求真务实。曲靖市在统计造假期间,通过虚增G党P、夸大产业规模等方式营造“发展假象”,导致上级对当地发展能力的评估严重偏高,进而将大量项目、资金向“虚假优势产业”倾斜。但虚假数据无法掩盖实际问题:当地中小企业因资源错配陷入经营困境,群众就业、收入增长等实际利益受损,最终引发“政策承诺与现实落差”的不满情绪。数据显示,造假问题曝光后,曲靖市*县的群众信访量同比上升42%,其中80%涉及“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承诺不兑现”等问题。这种信任危机从对统计数据的质疑,逐渐蔓延到对党委政府整体工作的不信任,直接削弱了党的执政根基。

(二)扭曲干部政绩导向,败坏政治风气。统计造假背后,是“唯G党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在作祟,而这种错误导向会迅速污染政治风气。在曲靖案例中,当地形成了“数据造假有功、如实上报受批”的畸形氛围:*乡镇统计员因拒绝编造数据被调离岗位,而另一名“擅长”虚报数据的干部则被提拔为统计部门负责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干部队伍中出现“比造假能力、赛虚报水平”的歪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被抛弃,投机取巧的“捷径思维”盛行。更严重的是,造假行为往往伴随权力寻租——当地部分干部通过修改企业数据为“人情企业”谋利,甚至形成“造假-获奖-晋升”的利益链条,进一步滋生腐败,败坏政治生态。

(三)破坏制度执行刚性,瓦解政治规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统计造假本质上是对制度的公然践踏,会严重削弱制度权威。曲靖市统计造假案中,从企业填报的基层报表,到县级初审、市级终审的全流程,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和审核程序,但这些制度被集体架空:企业伪造生产台账应付检查,统计部门对明显异常的数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部门的抽查变成“提前打招呼的走过场”。这种“有制度不执行、有规矩不遵守”的行为,形成了“制度无用论”的负面示范,导致其他领域的制度执行也出现松动——如环保数据造假、安全生产记录造假等问题接踵而至,最终形成“破窗效应”,使制度防线全面失守,政治生态失去刚性约束。

(四)阻碍科学决策实施,拖累发展全局。虚假的统计数据会导致决策偏离实际,而错误的决策又会加剧发展矛盾,反过来对政治生态产生持续冲击。曲靖市因虚假的“工业增长数据”,盲目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导致土地闲置、债务高企——截至造假被查处时,当地工业园区的闲置厂房面积达150万平方米,政府隐性债务较合理水平超出30%。为掩盖问题,当地又通过“拆东补西”“寅吃卯粮”等方式继续造假,形成“造假-决策失误-更深层次造假”的恶性循环。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积累,最终转化为干部队伍的焦虑情绪、群众的不满情绪,使政治生态在“发展困境”与“信任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持续恶化。从曲靖案例可以看出,统计造假对政治生态的危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数据失真到决策失误,从风气败坏到信任流失,从制度失效到发展受阻,最终形成“政治生态污染-治理能力下降-问题积重难返”的恶性闭环。

三、探究根源成因,挖掘统计造假致政治生态恶化因素

统计造假并非孤立现象,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阅读全文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上传文稿交换获取

推荐阅读

  1. 1.“90”后组工干部竞赛一等奖文章8篇:立的是志、书的是魂、写的是心!
  2. 2.一名干部的十年感言:“同事提拔”的“酸”,“领导肯定”的“甜”,“熬夜加班”的“苦”,“工作缠身”的“辣”
  3. 3.实干笃行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征程 奋力夺取海南农垦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在2024年海垦集团工作会议暨第二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 4.中国铁建总裁王立新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5. 5.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戴和根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6. 6.【产投集团】以“突破”赢未来: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公司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7. 7.如何打造金句,我总结了4个特征和4种句式
  8. 8.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9.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0. 10.中国南方电网孟振平同志在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关注我们

  1. 微信服务号

  2. 联系客服

    (文本君·搜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