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2025-07-15 12:16:37 | 阅读 : 35收藏文章

******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这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昭示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大意义。植根当代中国实际,深入把握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以多维举措破解当前现实困境,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一、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达到何种样态,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课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现实的、具体的,既体现在个体生活之中,也体现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因此其理想样态要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重维度来把握。

(一)个体精神富有:精神状态、精神感受、精神境界积极向好

人们在期待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能在文化生活、信仰生活等层面有所提升,表现出良好的价值观念、高度的价值自觉。在精神共同体之中,人们可以实现精神领域的多方面更新。从精神状态上来说,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心理素质都处于积极健康且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从精神感受上来说,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愈发充沛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转化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从精神境界上来看,人们在精神共富的推进过程中,最终找到一个自身与世界相处的平衡点,以达到自在、自洽和自由的状态。

(二)社会崇德向善:社会风气、社会心态、社会秩序良性发展

个体崭新的精神生活,必然会融合成新的社会样态。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群体在崇德向善的氛围之中也能够形成更加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进而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形成良性的社会秩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广泛地践行,人民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差距不断地缩小,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活也能得到很好的关注与发展,形成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社会精神文化环境处于和谐友善的状态。

(三)国家文化繁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精彩展现

个体、社会和国家是统一体,国家作为个体和社会的生存保障,也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最终旨归。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质性成效也会直接地在国家层面呈现出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精神层面上有着更高追求和境界,形成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国家和民族呈现出文明昌盛、大气自信的精神文明水平。同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意味着人民对当前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为此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社会主义意识xt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能够向世界展现出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魅力。

二、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精神生活富裕的进程中,仍然面临多重现实困境。

(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同发展性有待提高

立足新发展方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当前精神生活仍然存在着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物质层面的问题。

1.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建设和资源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客观差异,这些问题必然映照在精神层面。与落后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文化消费占比也相对较高,这就导致物质上相对贫困地区的人们精神上愈发贫困。文化消费水平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直接表征,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是影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其直接作用于经济收入等物质层面,进而造成精神生活质量上的良莠不齐。

2.法规制度体系的缺失,也是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同发展性较弱的原因之一。目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缺乏具有广泛性、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专门性政策和文件相对较少,各级政府难以用统一标准来评定精神生活的发展成效。因此,界定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程度是需要下大气力去钻研的时代课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文化创作缺乏法规机制的规范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文化创作者的热情。同时,人人共建共享精神文化成果和资源,也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保障。

(二)价值观面临国内外双重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但就目前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状况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价值观,面临着严峻挑战。

1.内部因素。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但其弊端也同时存在,精神生活因此更加容易陷入物化困境之中。部分个体受逐利观念的影响,沉迷于追求物质财富。这体现在人们对奢侈品牌的攀比消费,进而导致大众消费文化的流行。物质财富是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必要基础,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仅为了表面荣光和物欲满足,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是精神世界荒漠化的表现。照这样下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在部分个体乃至群体之中处于严重缺失的态势。在文化产品上,部分个体把制造低俗的精神垃圾作为职业,以传播明星艺人的私生活信息来博取大众眼球,以此在各平台中获取经济利益。

2.外部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涌入中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选择,进而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xt的主流地位。多元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一部分来源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客观变化,另一部分来自部分西方国家有目标、有计划的文化渗透。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试图支配和干预他国经济、政治,还企图通过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交流活动传播西方信仰、理念。当前新兴智能时代的变革,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趣味和色彩,也加速了虚拟空间中不同价值观念的传播。网络空间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智能化、便捷化的宣传手段,也为西方价值观在我国蔓延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精神文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

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看重品质。人的需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阅读全文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上传文稿交换获取

推荐阅读

  1. 1.“90”后组工干部竞赛一等奖文章8篇:立的是志、书的是魂、写的是心!
  2. 2.一名干部的十年感言:“同事提拔”的“酸”,“领导肯定”的“甜”,“熬夜加班”的“苦”,“工作缠身”的“辣”
  3. 3.实干笃行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征程 奋力夺取海南农垦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在2024年海垦集团工作会议暨第二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 4.中国铁建总裁王立新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5. 5.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戴和根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6. 6.【产投集团】以“突破”赢未来: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公司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7. 7.如何打造金句,我总结了4个特征和4种句式
  8. 8.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9.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0. 10.中国南方电网孟振平同志在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关注我们

  1. 微信服务号

  2. 联系客服

    (文本君·搜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