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建企70周年发展综述:改革发展70年光荣与梦想——市场竞争拼出来的“王牌”

2024-05-01 11:55:05 | 阅读 : 150收藏文章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自1953年成立以来,中铁建工以“改善环境、创造幸福”为企业使命,累计承建了500余座铁路站房和一大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标建筑,获得了“铁路站房建设王牌军”“大型公共建筑专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力军”“城市综合开放最佳合作伙伴”的美誉。从新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到率先走向市场的“探路者”,再迈向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的新征程,铿锵前行的每一步都镌刻着中铁建工70年的光荣与梦想。

  砥砺奋斗 玉汝于成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开拓者的脚步在建设祖国的号角声中启航。1953年,中铁建工的前身铁道部建厂工程公司和厂房设计事务所在北京应运而生。三线建设时期转战陕西咸阳,改革开放后重返北京,七十年风雨兼程,中铁建工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回首来时路,“七项共和国第一”的记录见证着中铁建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辉煌,也激励着一代代中铁建工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往来日益增多,陈旧落后的老北京站已难当重任。有关方面决定新建一座与首都相称的车站,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1959年1月20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之作——北京站正式开工建设。此时距国庆节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情况下,中铁建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起两万余人的精兵强将,组成三个土建营和安装、装饰两个专业连昼夜奋战,建设现场白天人如海、夜里万盏灯。

  “1959年建设北京站的时候我26岁,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设备非常紧缺,我们所有的材料都是人扛肩挑运上去的。”姜丕强老人回忆着建设北京站时的艰苦条件。老一辈建工人就靠着人拉肩扛和手工绘图计算,克服混凝土整体浇筑、双曲面薄壳屋顶等难题,仅用了7个月零20天,便建成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火车站,打造了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施完美结合的建筑经典。北京站车站大楼如今已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中铁建工也就此与铁路站房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七项共和国第一”中的五项铁路工厂建设纪录,述说着中铁建工对中国铁路工业的历史贡献。20世纪,中铁建工承担了新中国绝大部分铁路工厂的设计和建造任务,这也是中铁建工原名——铁道部建厂局的由来。“当时,大家都写‘请战书’,请求支援三线建设。”曾在60年代参建资阳内燃机车厂的高必扬和马世荣回忆,“当时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天气阴雨潮湿,洗的衣服总是晾不干,副食供应非常困难,住在靠山的干打垒土坯房里,一个屋七八十人。每天上工,工作劳动强度大,抬钢筋、扛水泥、运沙子全靠拼体力。”流血流泪又流汗,甘洒热血献青春,靠着心中为国家建设出力的那团火,中铁建工人热情高涨,劳动的号子震天响。西安车辆厂、成都机车车辆工厂、长春机车工厂、资阳内燃机车厂、眉山车辆工厂、贵阳车辆工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汉阳枕木防腐工厂、丰台桥梁工厂、宝鸡桥梁工厂……一座座车辆厂、桥梁厂、枕木厂在重点城市、在铁路枢纽、在三线建设的中西部广大地区拔地而起,为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布局不合理情况改善做出极大贡献。

  援建非洲,在东非大地完成包括中国首座援外火车站——达累斯萨拉姆站在内的坦赞铁路全线房建工程建设任务。驰援唐山,包括唐山机车车辆厂及生活区房屋等震后重建工程拔地而起,见证浴火重生的新唐山。鏖战高原,高喊“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与数十万铁路建设者一道向藏区人民贡献出一条举世瞩目的高原“天路”。

  自2002年起,中铁建工19次远征南极,每年一万六千海里往返,穿越咆哮无常的西风带和危险重重的海冰区,在极昼、极夜、烈风、酷寒、暴雪等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人力、机械、物资极度紧张的施工条件下,用20年时间,将南极中山站从最初的铁皮箱建设为设备完善、技术先进、中国极地科考史上规模最大、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的科考基地,并启动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

  七十年物换星移,变化着的是更加舒适幸福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变的是在担当央企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战胜困难险阻的道路上体现出的奋斗底色。玉树地震后,中铁建工人“顶着高反援建,枕着狼嚎入眠”,完成了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灾后重建。抗疫时刻,中铁建工人逆行而上、不负重托,在危险的第一线完成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等13座医疗保障设施的施工和维保任务。

  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年赓续奋斗,这是中铁建工生而厚重的底色。

  敢为人先 勇闯新路

  因建设新中国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中铁建工在搏击市场的新航程中熔铸了敢闯敢试的基因。

  20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建设指令性计划逐渐减少,铁路施工单位面临“找米下锅”的困难。中铁建工拒绝因循守旧,主动走向市场,毅然挥师深圳。1982年,中铁建工深圳建筑工程总队正式成立,20多名首批拓荒者冒着深圳建设开山炮扬起的尘土,在蛇口半岛搭起工棚,成为中国铁路工程系统率先走向地方建筑市场的“探路者”。

  深圳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凭借着在铁路工厂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中铁建工在激烈的竞争中拿下深圳规模最大的厂房工程——“蛇口一号”至“蛇口五号”工业厂房等重点工程。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中铁建工人把整个施工流程用时间表掐得严丝合缝。“给定木工两天时间,从下午3点到后天下午3点,不论是否做完,都必须换钢筋工进行下一轮作业,卡住时间点,再换混凝土工。”首批拓荒者之一的甘定国记忆犹新,“‘先开工、后三类’是我们当时的工作基本原则,没日没夜地干,大年三十都不下火线。”中铁建工人硬是凭着一股子闯劲,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10栋工业厂房的建设,创下“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高度评价,也实现了在深圳市场的滚动发展。

  迎接香港回归的配套工程——五洲宾馆见证了回归盛事,中国最大的口岸铁路客运站之一——深圳火车站汇通港深两地,深圳最大的市政建筑——深圳市民中心矗立鹏城核心,如今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每隔百米就有一座中铁建工承建的超高层。以建厂局为名的“建厂路”和深圳街心公园的中铁建工人雕像已成为在深圳特区建功立业的勋章。中铁建工人的足迹亦如繁星般遍布全国市场,从北京超百米建筑亮马河大厦到上海浦西第一高楼南证大厦,从青岛海尔工厂到苏州杜邦工厂,用匠心书写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繁荣之路和时代篇章。

  开路先锋、坚守海外,中铁建工在海外市场上同样敢为人先。1994年,坦赞铁路建筑组建制撤销。大批援非企业和员工在此时回到祖国,而中铁建工人却选择坚守海外,利用坦赞铁路建设时期留下的“1吨钢筋、1个龙骨、40多根钢管、300多个钢管卡子”开始二次创业的历程。从合同额不起眼的坦赞铁路维修工程起步,到于欧美大型承包商中的围堵中脱颖而出,承接到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凯悦酒店、桑给巴尔柏悦酒店、塞伦盖蒂四季酒店、尼雷尔大桥、姆特瓦拉港口、阿尔及利亚纳尔逊·曼德拉体育场、卢旺达首都供水管网、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指挥中心、巴新国家法院、卡维恩机场等海外市场高端项目,足迹遍布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第一批借船出海、援建非洲的企业,到阵地不撤、坚守东非的独苗,中铁建工成为业务范围涵盖房建、市政、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的大型国际承包商。

  不甘传统、敢为人先,市场经济中的中铁建工人不仅在新的战场开疆拓土,更勇于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产业模式。1987年,中铁建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的建设中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阅读全文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上传文稿交换获取

推荐阅读

  1. 1.中国铁建总裁王立新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2. 2.中国铁建董事长、D委书记戴和根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3. 3.【产投集团】以“突破”赢未来:D委书记、董事长在公司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4. 4.如何打造金句,我总结了4个特征和4种句式
  5. 5.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 6.中国铁建董事长、D委书记汪建平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7. 7.中央八项规定丨80条违规例子清单
  8. 8.中国南方电网孟振平同志在公司基层D支部建设和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9.公文序号使用规范丨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10. 10.【公文中心汇编-1647期】2023年团建会议、单位团建会议相互批评意见集锦(500条)

文章排行

关注我们

  1. 微信服务号

  2. 联系客服

    (文本君·搜搜文稿)